看重的也是这个部分。因为开发周期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到游戏制作的成本,而且何时能够完工也决定着上市能否赶上最好的档期(比如暑假档),所以开发进度很多时候能够直接决定着这个游戏是否会被老板枪毙。游戏的开发进度一直是困饶着国内开发团队的大问题,国外也一样。由于开发人员的熟练程度不同,预留时间很难确定。对于参加比赛的各位同志来说,只要大致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人/月就可以了。
6、 开发人员列表及职责:最后一项,就是对人员进行分工。已经到位了的,直接进行工作安排;还没有到位或者需要招聘的,向人事部门发送申请。报告中要对人力情况进行估算,以及各项费用的评估。对比赛而言这部分就可以省了,费用的评估是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市场和管理人员才可以计算的。
主要游戏
网站策划的工作
1、 故事的架构。
2、 基本地图构造。
3、 对话剧本的撰写。
4、 场景及角色的设定(附草图或与美工共同制做)
5、 各触发事件的设定。
6、 游戏内各系统设定说明。
7、 游戏各类资源的设计。
8、 各菜单的设计(附草图或与美工共同制做)
9、 游戏界面的设定(附草图或与美工共同制做)
10、 游戏开场与结尾CG的脚本设计(与美工共同制做,此项目是否使用由小组讨论决定)
11、 在游戏美工制作与程序开发阶段负责监制工作。
成功的游戏设计者们应该能够而且必须超越直觉判断和草率行事,他们必然在设计中或有意或无意地遵循着某些准则,正是对这些准则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保证了一部游戏作品在商业上和艺术上的成功,而这些准则是以下列形式出现的:1)底层游戏理论及模型、2)专门技术及艺术表达手段、3)具体实践及反馈信息。
1:着重强调由游戏分层模型引出的第一条游戏设计准则:
决定游戏成功与否的永远都是游戏的内核而非游戏的外部效果。在游戏的设计中,特别是前期设计中
,应给予游戏的内核足够重视,不要贪多求快、盲目地过早进入具体的外部效果设计。
2:着重强调由游戏的情感世界引出的第二条游戏设计准则:
在虚拟情境中要故意制造某种情感的负荷,使游戏者产生焦虑、镊张憾绪,然后巧妙地调动引导游戏
者,最终使其解除焦虑状态,产生意度的解脱感和兴奋感。同时要针对游戏者的期待,适度产生悬念对抗
游戏者不断增长的经验,使其能感到游戏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中
3:第三条游戏设计准则:
游戏的行为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但不是一个静态系统,应采取向下兼容、渐进发展的行为模式,使
游戏尽可能不被游戏者“琢磨”透,使其尽可能长地具有挑战性。
----以上文章节选自叶展《游戏理论研究》
主题:在决定开发游戏之前的15个问题。
首先我们试图明确的是:
假如能够顺利完成开发工作并上市,我们的成品要卖给谁?
换句话说,我们为谁而制作游戏?...
因无台.港等海外市场背景资料,仅对大陆市场的玩家群体作如下简单归类分析:
1.从性别异同上可划分为男性玩家.女性玩家。
(特点:男性玩家----涵盖全部游戏类型,集中于SLG.RPG.FPS.RTS.SPG等方面;
女性玩家----涵盖大部分游戏类型,集中于RPG.TAB等方面。)
2.从年龄段上可简单分为14岁以下.14-18岁.18-22岁.22-25岁.25-30岁.30岁以上用户。
(特点:14岁以下----童年期,以初二以下与小学生为主;家长决策购买为主;
14--18岁----青春前期,以初三至在校高中生为主;两方式并存;
18--22岁----青年后期,以在校大学生与就职青年为主;自主决策购买为主;
22--25岁----青年前期,以在职青年为主;自主决策购买为主;
25--30岁----青年中期,以在职青年为主;自主决策购买为主;
30岁以上----青年后期至终,职业形态不定,自主决策购买为主。)
3.从收入来源上可简单分为在校学生用户。工薪阶层用户。
(特点:在校学生用户----无自主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与决策购买;
工薪阶层用户----有自主收入来源,自主决策购买。)
4.从文化程度上可简单划分为初等学历.中等学历.高等学历及以上。